統計資料顯示,大約68%的人體疾病與居室污染有關,而且室內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和多樣性的。
化學性污染主要來自室內裝潢、家具、廚具、餐具、玩具、清潔劑、消毒劑、殺蟲噴霧劑、煤氣、熱水器、化妝品、某些蚊香、煙草、廚房油煙、煤煙、氣體燃料、日用垃圾等等物品。它們會散發出甲苯、二甲苯、醋酸乙酯、甲苯二乙氰酸酯、氯乙烯、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和氨、一氧化碳、一氧化氮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無機化合物。這些對人體健康都有危害。

醫學研究表明,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可導致上呼吸道刺激癥狀,如鼻干發癢、堵塞流涕、打噴嚏、嗅覺下降、咽喉燒灼感或異物感,甚至咳嗽聲啞。隨著局部呼吸道粘膜免疫調節異常和吞噬、清除病毒、細菌等異物的功能下降,很容易誘發下呼吸道即氣管、支氣管及肺部的炎癥反應和感染,累及整個呼吸系統。尤其是芳香烴類等兩種以上化學物質蓄積時,可致中毒癥狀,不僅損傷局部粘膜,還可能出現耳鼻咽喉的異常表現,進而影響全身。
物理性污染主要來自家用電器設備如電視機、收錄機、音響、洗衣機、電冰箱、電腦、手機、微波爐等產生的噪聲、電磁輻射、靜電等污染。
這些電器使用不當,極易造成頭暈耳鳴和包括噪聲性耳聾在內的聽覺疲勞、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,以及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心悸、乏力、失眠等神經功能紊亂和貧血等。
生物性污染主要來自寄生于地毯、沙發、被褥、衣物、毛絨玩具中的螨蟲及其它細菌;家庭飼養的花鳥魚蟲和貓狗寵物中的病原微生物、寄生蟲等。
來自于室塵、地毯、鳥獸羽毛以及枕頭、被褥等床上用品中的螨蟲、真菌在醫學上稱為過敏原,常可引發人體過敏反應,較常見的是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皮膚病。
放射性污染主要存在于一些建筑材料如花崗巖、頁巖、浮巖、大理石、水泥、紅磚、釉面瓷磚中的放射性元素鐳、釷、鈾及其衰變物氡等。

怎樣避免室內污染
首先,住房要滿足采光權和通風權。居室污染的發生,說到底,就是建起的房子和房子里的人(包括生物)以及物品,改變了與大自然的統一性,室內環境保護就是要恢復室內環境與大自然的和諧。因此,在住房的選擇上,首先應滿足兩項基本的環境權益——采光權和通風權。
采光權“萬物生長靠太陽”,室內的光照是家居必不可少的。采光權就是要求房間整體的日照(包括側面)必須達到國家規定采光系數的較低值。按照現行規定,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日照,當一套住宅中有居住超過4小時空間(即主臥室),起碼應有2小時獲得日照。其中,距離地面高度低于0.5米的窗洞面積不計入采光面積內,窗洞上沿距地面高度也不宜低于2米。
通風權據調查,在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幾大因素中,通風不良幾乎占了一半,是其中較主要的原因。因此,通風換氣是改善室內空氣較主要的方法,同時,也是排除室內毒性化學污染物較有效的手段。通風換氣包括自然通風和人工換氣兩種,目前效果較佳者仍是自然通風。
一般來講,要想通風就必須有通風口,臥室、起居室(廳)、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/20;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廚房地板面積的1/10,并不得小于0.6平方米。按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,室內新風量應保持在30立方米/小時·人。
其次,居室環境要保持“綠色”化。即房屋、裝潢、家具、電器以及各種生活物品,其選取、使用、維護、保養均應符合環保要求,尤其是在購買時,一定要嚴格按照環境質量標準,認真挑選,盡可能做到無毒、無害,較大限度地減少室內污染和對人體的損害。建材的選用,提倡符合環保標準的天然木材。
再次,要講究居室衛生。
1、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隨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和充足的日照。
2、被褥、衣物勤洗勤曬。
3、合理使用清潔劑、消毒劑和化妝品、洗發劑,少用殺蟲劑、滅菌劑。
4、對家庭寵物要進行防病檢疫,并定期消洗。
同時,要增強室內環保意識,提高對居室污染的警覺,加強日常監測,一旦出現不適,或感覺異常,應盡快進行技術檢測,并及時就醫。
 蘇州裝修異味檢測
|